
11-03
2024至孝殡葬服务指南:寿衣穿多少件才吉利? 在大连的殡葬服务中,寿衣的件数有着一定的讲究。寿衣一般以单数件为吉利,高寿离世的老人可以穿九件,正常的逝者可以穿七件,不到 60 岁的逝者可以穿五件。大连地区一般是女性穿五件套,男性穿七件套,上三下二和上四下三。寿衣的件数越多,通常意味着身份越尊贵。不过,也有一些地区寿衣为双数,具体可依据各地习俗即可。比如佛教徒、基督教徒,就不会要求寿衣的件数严格按照传统件数来选择。 寿衣的五件套一般是衬衣、衬裤、棉衣、棉裤、棉袍。七件套则是寿衣、寿裤、大袍、衬衣、衬裤、夹衣、夹裤,除此以外,还有被褥四件套、配饰九件套等。目前大连市场上售卖比较多的就是寿衣七件套。古时认为双数是吉利数字,但对于逝者来说单数才是最好的,因此表现在寿衣件数上,有三件套、五件套、七件套、九件套等,而逝者年龄越大,寿衣件数也就越多。 &...
11-02
2024在许多文化中,关于死亡和丧葬的习俗都充满了深厚的传统和象征意义。其中,购买寿衣这一行为,往往被视为对逝者最后的尊重和关怀。然而,在这一过程中,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,那就是——买寿衣通常不能讲价。这背后的原因,涉及到了文化传统、伦理道德以及商业伦理等多个方面。 一、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死亡被视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,而非生命的终结。因此,与死亡相关的一切事物,包括丧葬用品如寿衣,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。寿衣不仅仅是一件衣物,更是对逝者生前地位、身份的一种象征,同时也是对其灵魂归宿的一种寄托。在这种背景下,讲价被视为对逝者和家属的不敬,甚至是对生命尊严的一种亵渎。 二、伦理道德的考量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,买寿衣不讲价也体现了对家属情感的深切理解和尊重。在失去亲人的痛苦时刻,家属们往往处于极度悲痛之中,...
11-01
2024骨灰撒海,是指将亡人骨灰撒入大海,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。近年来,国家火花政策全面推广,来树葬和花葬等生态葬法也越来越多。也有一部分人愿意像周总理一样将骨灰洒向大海,回归自然,那么骨灰撒海里有什么说法吗?至孝殡仪小编为您讲解。 一、火化后骨灰的作用 好多人会说,遗体火化,经过高温焚烧只剩下碎骨,不分头脚,血肉无存,不再具有易学作用,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。《葬书》云:盖生者,气之聚。凝结者,成骨,死而独留。“骨”乃生气之精华所在,历经高温焚化,纯度更高,更易产生风水效应。 同时,骨为阳,生气汇聚,阳为所用。正可应《葬书》中“人受体于父母,本骸得气,遗体受荫”,由此可见,火化后的骨灰依旧具有一些效应,安葬与撒海同样可以福荫后人。 二、骨灰撒于大海后的作用 首先,骨灰是具有一些效用的,但,易学理论还讲求...
10-31
2024自古以来,就有女儿是父母贴心小棉袄的说法,女儿准备的东西老人更加喜欢。一般情况下,只有一个女儿,那就是她一个人负责操办寿衣的事情。如果是几姐妹,寿衣就由几姐妹共同负责。可以由一个人先出钱,购买齐备,大家分摊费用。若是亲手缝制的话,就有几个姐妹各自分工,各负其责来完成。不过,寿衣也不全是由女儿买,若只有一个儿子,寿衣就是由儿媳妇负责操办。若是儿子和女儿都多,那就是大家商量着办,女儿们负责置办寿衣,儿子们负责办理丧事。古代,老人的寿衣数量,还有个说法,叫“五领三腰”,分别为衬衣衬裤、绒衣绒裤、夹袄、棉衣棉裤和披风。绒衣绒裤要过背,用清白条纹的,这叫路路通。男士的寿衣,一般选择蓝黑色;女士的寿衣,一般选择红色或紫红色。
10-30
2024花圈是用鲜花或者纸花等扎成的环形的祭奠物品,献给死者表示哀悼与纪念。以下是关于花圈的详细介绍: 一、起源与发展:1. 西方起源:花圈的 “发源地” 据说在希腊,古希腊把花圈称为 “斯吉芳诺思”,是装饰神像的 “圣物”。后来,古代西欧曾用花圈作为奖品颁发给凯旋的战士和运动场上的优胜者。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,花圈逐渐在葬礼上使用,欧美人开始在死人的棺柩和坟墓前献花圈。2. 演变与传播:基督教在欧洲的广泛影响对花圈在殡葬中的使用起到推动作用。在基督教文化中,花被赋予神圣、纯洁的象征意义,人们相信花朵可以为逝者的灵魂祈福。花圈的圆形造型也被认为具有永恒、循环的含义,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灵魂的不朽。后来,花圈的使用习俗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,并与当地文化有所融合。二、组成与制作:1. 结构:花圈一般为圆形构图,直径多为 100—130 厘米。通常带有支架以便放置,支架上也会适当加以点缀。2. 材料:制作花圈的...
10-27
2024打铭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丧葬习俗,以下是其详细的历史发展情况: 1. 起源:1. 打铭旌的习俗据说始于周代,但缺乏具体的文献记载。其前身可追溯到 1972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T 型帛画。该帛画用三幅棕色细绢拼合成 “T” 字型,顶端系丝带以供张举,下垂的四角均缀有青黑色丝穗。出土时画面朝下,覆盖在内棺上。当时的竹简(“遣策”)把这种 T 型帛画称为 “非衣”,它是出殡时张举在棺木前面招魂的旗幡,到达墓地后覆盖棺木下葬。2. 发展演变:1. 从 “非衣” 到铭旌的具体演变过程,由于缺少文献不得而知。但后来铭旌逐渐变成书写死者身份、姓名、年龄等信息的旗帜,其作用主要是让他人了解死者。2. 在古代,铭旌的形制和书写内容有一定的规范和讲究。例如,在唐代,铭旌可能已经比较常见,大诗人李白的乐府诗《上留田行》中有 “昔之弟死兄不葬,他人于此举铭旌” 之句。3. 到了宋代,学者高承编撰的《事物纪原》一书有 “铭...
10-26
20241. 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:1. 土地资源稀缺性:随着城市的发展,可用于墓地建设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。政府对殡葬用地的审批越来越严格,新的墓地开发受到限制,导致现有墓地资源的稀缺性不断增加,从而推动了墓地价格的上涨。例如一些原本有较多墓地供应的区域,由于土地资源逐渐减少,墓地价格在近几年有了明显的上升。2. 成本上升:墓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不断增加,包括土地平整、绿化、道路建设、墓碑制作等方面。同时,人工成本的上升也对墓地价格产生了影响。这些成本的增加最终会反映在墓地的销售价格上。2. 不同区域价格差异明显:1. 市区及周边价格较高:靠近市区、交通便利、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的墓地,价格相对较高。这些地区的墓地更容易受到市民的青睐,需求较大,因此价格也水涨船高。比如伍家岗区、夷陵区等靠近市区的陵园,其墓地价格普遍较高。2. 偏远地区价格较低:距离市区较远、交通不便的地区,墓地价格相对较...
10-23
2024一、送寒衣的方式差异 1. 北方地区1. 在北方的许多地方,如陕西、山西等地,寒衣节送寒衣的仪式较为隆重。人们会提前准备好五色纸(一般是红、黄、蓝、绿、黑),精心裁剪成衣服的形状。有些地方还会用棉花等材料填充纸衣服,使其看起来更加厚实,象征着为祖先送去温暖的冬衣。在傍晚时分,家庭成员会带着这些纸衣、香烛等到十字路口或者坟地进行焚烧。在焚烧时,还会念叨着祖先的名字,告知他们来收取寒衣。2. 南方地区1. 南方部分地区,像福建、广东等地,虽然也有送寒衣的习俗,但形式相对简洁。有的地方会购买现成的纸扎衣服,或者用金纸、银纸折叠成简单的衣物形状。在焚烧寒衣的地点选择上,除了坟地,也有在河边或者家门口进行的情况,并且焚烧的规模和北方相比可能较小。 二、祭祀祖先的细节差异 1. 祭品的差异1. 北方:北方在寒衣节祭祀祖先时,祭品通常比较实在。除了常见的水果(如苹果、橘子等)...
10-22
2024寒衣节,又称 “十月朝”“祭祖节”“冥阴节”“秋祭”,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。 一、节日时间与起源 1. 时间1. 寒衣节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。这一天,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祭祀活动。2. 起源说法众多1. 古代祭祀习俗演变: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。那时的十月初一是腊祭日,人们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,向祖先敬献黍矐等祭品。这种祭祀祖先的传统在后世逐渐与寒衣节相融合。2. 授衣之礼的影响:《诗经・豳风・七月》中提到 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。在古代,到了农历九月,天气逐渐寒冷,人们开始准备冬衣。朝廷也会在这个时候举行授衣之礼。寒衣节的时间与古代授衣习俗在时间上较为接近,可能受到其影响。民间传说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故事也和寒衣节的起源有关。传说孟姜女的丈夫范杞良被秦始皇征调去修筑长城,孟姜女在十月初一这天,带着为丈夫做好的寒衣,历经艰辛去长城寻找丈夫。当她得知丈夫已死,就号啕大哭,长城也为之崩塌。孟...
10-21
2024生离死别是人生中痛苦的时刻之一,而宜昌殡葬用品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,更是对家属情感的一种慰藉。那么,在面对众多选择时,如何挑选合适的殡葬用品呢?首先,了解逝者的喜好和性格至关重要。如果可能,回想逝者生前的兴趣爱好,选择与其个性相符的殡葬用品。比如,逝者生前喜欢自然,可以选择带有花卉图案的骨灰盒;若逝者是一位严谨的人,简洁庄重的设计可能更为合适。这种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家属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。材料的考虑也是不可忽视的。传统的殡葬用品多采用木材、陶瓷等材质,现代则有了更多的创新选择,如金属、复合材料等。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和象征意义。木材给人以温暖和自然的感觉,陶瓷则显得精致和持久,而金属材质则寓意坚固和永恒。根据逝者的特点和家属的意愿,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更好地传达哀思。款式和设计也是选择殡葬用品时的关键因素。简洁大方的款式通常更具庄重感,适合大多数...
10-21
20241. 滥水节的定义和时间 定义:滥水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主要活动是清理和疏浚家中的排水设施,以确保家中排水系统功能完好,为迎接新年做准备。 时间:滥水节从农历腊月十四开始,持续到腊月二十七。 2. 滥水节的传统习俗 清理排水设施:在这一时期,人们会清理家中的排水沟、水井等设施,以保证废水能够顺利排出。 风水禁忌和动土:传说在滥水节期间,没有风水禁忌和动土的禁忌,因此人们可以趁此机会进行一些平时不宜进行的土木工程。 其他习俗:除了清理排水设施,人们还会进行如挖阳沟(实为阴沟)、填阶沿(台阶)、打阳尘(室内用长把扫帚打扫丝网子灰尘)等活动,以干干净净的新面貌迎接大年到来。 3. 滥水节的起源和意义 起源:滥水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统农业社会。腊月十四是农历年的倒计时,人们开始准备过年的各种事务,其中包括修整家中的排水设施。 意义:在过年期间,...
10-20
2024一、清明节 1. 时间:一般在公历 4 月 5 日前后。2. 特点:1.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之一。此时春回大地,人们纷纷前往祖先墓地,清理杂草,添土修整,献上鲜花、食品、酒水等祭品,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。2. 清明节期间,许多地方还有扫墓、踏青、插柳等习俗。 二、中元节 1. 时间:农历七月十五。2. 特点:1. 中元节又称鬼节、七月半,在这个节日里,人们会祭祀祖先、超度亡魂。2. 通常会烧纸钱、纸衣等祭品,也有的地方会举行法会等祭祀活动。 三、寒衣节 1. 时间:农历十月初一。2. 特点:1. 寒衣节标志着天气逐渐寒冷,人们会在这一天为祖先送去寒衣,以表达对先人的关爱和牵挂。2. 主要的祭祀方式是烧寒衣纸,也有供奉食品等习俗。 此外,在一些特殊的日子,如先人的忌日等,人们也会进行上坟祭拜活动。不同地区可能在祭祀的具体时间和...
返回顶部
19092575717